離開學生時代的家政課,已經好幾年沒有接觸烘焙,進廚房往往都以實用為主,這次在社大上張老師的無麩質法式烘焙課程,除了重拾在校園中青春氛圍,也很幸運地遇到熱心的同學們各司其職,小組員之間互助合作。
經過專業法式烘焙訓練的張老師,現在在多所社大都有開課,每堂課都會介紹所做的糕點背後的故事、以及無麩質相關知識分享。第一堂課在開始操作烘焙之前講解了基本廚房知識,包括老師身上的廚師鞋、同學可以自備的器材等等,做法式烘焙也是可以非常生活化的。
這天(7/18)做的「紅烏龍雪球餅乾」,主要成分是米穀粉,特色是吸水、不吸油、但要注意剛出爐時容易碎裂,是選用臺灣自產的原物料。老師推廣信任臺灣的小農文化,強調品質反映在價差是無可厚非,如同所使用的米穀粉即是來自台梗九號蓬萊米,如果遇到較便宜的米穀粉可能多是用劣質混米製成。雪球餅乾另一個特別成分——紅烏龍茶粉,是來自臺東鹿野,將茶葉放入調理機打成茶粉加入餅乾,是臺灣獨有的味道(老師還現煮紅烏龍茶讓大家品嚐)。不參添加物、卻能使糕點好吃的技術是老師主要的研究,鼓勵同學的烘焙精神不要追求外觀像不像,好不好吃才是要追求努力的目標。
示範過程中,同學即時的問與答能看出老師的知識底蘊,可以感受到老師還有非常多的專業與經驗想和大家分享。除了帶自己的作品回家品嚐之外,老師有準備一個攝影專區,讓同學能夠紀錄每堂課的作品,人人都能拍出厲害的美食照。第一堂課從簡易的餅乾入門,之後進階到蛋糕,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、輕鬆的課堂氣氛,是許多上班族的療癒時光,也是各個年齡層都適合再學習、接觸烘焙的好去處